中新社云南香格里拉1月31日電 題:三代藏族人眼中的尼西黑陶
中新社記者 韓帥南
“大叔,直播時你不能只做黑陶不說話啊……”春節(jié)期間,24歲的藏族小伙拉茸點巴回到家鄉(xiāng)——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尼西鄉(xiāng),向鄉(xiāng)親們傳授直播經驗。當他忍不住沖進直播間畫面,有趣的互動吸引不少網友圍觀。
2024年5月29日,香格里拉市一位藏族黑陶匠人用直播平臺展示黑陶制作技藝。 中新社記者 韓帥南 攝
“黑如漆、亮如鏡、硬如瓷”,精美的黑陶是中國藏族文化藝術的結晶,傳承數千年。位于茶馬古道沿線的尼西鄉(xiāng)以盛產黑陶聞名,從事黑陶燒制的藏族民眾眾多,57歲的魯茸恩主是其中佼佼者。在他的記憶中,黑陶見證了藏族人的生活變遷。
最初,藏族先民將茶具、酒具、炊具等黑陶器具用于生產生活。隨著茶馬古道的開辟,黑陶制品在駝鈴聲中走出崇山峻嶺,成為藏族人換取衣物糧食的重要物資。
“我父親那代人,依然會靠人背馬馱將黑陶運到臨近縣市售賣?!濒斎锥髦骰貞洠r候家鄉(xiāng)交通不便,父親往返縣城一趟要花兩天時間。
如今,迪慶公路和航空網絡不斷完善,一年多前,麗江到香格里拉鐵路通車,結束迪慶不通火車的歷史。黑陶也隨著牦牛肉、藏香豬等特產走出大山,從日常用品成為迪慶最具代表性的文旅商品。
傳至拉茸點巴這一代,黑陶制作技藝更加精湛,用途也進一步拓寬,花瓶、飾品、塑像等作品不斷涌現。尼西鄉(xiāng)的黑陶匠人們不斷創(chuàng)新產品形態(tài),還能根據市場需求推出定制款。
拉茸點巴從小跟隨父親以及鄉(xiāng)親們學習制作黑陶,雖然離開家鄉(xiāng)求學后手藝日漸生疏,但他一直惦記著如何幫助黑陶提高影響力。
“藏族黑陶燒制技藝已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,但知名度仍然不夠高?!崩c巴利用自己學習到的互聯網知識,將黑陶制作過程等拍成短視頻,在社交平臺推廣。
在拉茸點巴的努力下,自家黑陶工坊訂單開始增多,不僅吸引不少海內外游客到當地采購,電商平臺上的訂單也明顯增長。他還利用業(yè)余時間將直播經驗傳授給鄉(xiāng)親們。
“小時候父親和隔壁的大叔教我做陶,現在輪到我教他們直播啦。”拉茸點巴笑著說。
2024年5月28日,香格里拉市民族小學師生一起體驗黑陶制作?!≈行律缬浾?韓帥南 攝
“看,這是我在課堂上做的黑陶筆筒。”春節(jié)期間,藏族女孩魯茸央宗不斷向家中客人展示她的作品。
魯茸央宗就讀的香格里拉市民族小學,將尼西黑陶、唐卡繪畫、白族扎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引入課堂,受到學生和家長們的喜愛。
魯茸央宗最喜歡的便是黑陶制作課,她不僅可以與同學一起“玩泥巴”,也可以向小伙伴們介紹藏族文化。
“聽爺爺說尼西黑陶已經傳了3000多年,我也會一直把它傳下去。”魯茸央宗說。(完)
?。F凇融媒網編輯 陳世新 初審 張勇軍 復審 李明丹 終審 王久權)
原標題: 三代藏族人眼中的尼西黑陶
反侵權公告:
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》、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等法律法規(guī),未經書面許可,擅自轉載霧凇融媒網作品的,將涉嫌侵犯著作權人合法權益。為規(guī)范網絡轉載行為,制止非法侵權轉載,鄭重公告:
一、任何單位或個人,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著作權歸屬于吉林市融媒體中心(包括《江城日報》、《江城晚報》、霧凇融媒網、霧凇融媒APP等)的原創(chuàng)內容,必須事先取得吉林市融媒體中心書面授權;
二、對侵犯吉林市融媒體中心(包括《江城日報》、《江城晚報》、霧凇融媒網、霧凇融媒APP等)著作權益的違法行為,將采取一切合法措施,追究行為人的侵權責任,包括但不限于公開譴責、向國家版權行政管理部門舉報、提起訴訟等;
三、對于各類非法轉載行為,歡迎讀者提供侵權線索:
程律師(法律顧問)0432-62223777